近日,今日頭條疑似收購Boss直聘的消息傳遍整個社交軟件,許多人再好奇Boss置聘的背后,究竟是什么樣子的?為什么會被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看上呢?
Boss直聘在近年騰空出世,廣告,冠名節目,好像哪里都少不了他。也正因為如此,許多人知道了這個招聘app的存在,Boss直聘的創始人趙鵬其實是一名在互聯網浪潮中披荊斬棘多年的“老兵”。這個70后很有故事。畢業于北大,在團中央待了11年之后,放棄穩定工作投身商海。在大企業做過CEO,也做過投資人。2013年,他與小伙伴聯合創辦看準網。2014年7月推出互聯網垂直招聘。
趙鵬畢業于北京大學法律系,在團中央工作11年后,他“嗅到”互聯網的趨勢而投身商海。找工作的過程并不順利,趙鵬拿著簡歷到處參加招聘會,一路磕磕絆絆,最后機緣巧合地進入了智聯招聘。
任智聯招聘CEO期間,他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按他的話說,“帶領公司扭虧為盈”,然而一場風波結束了他的職業經理人生涯。之后他做了一段時間投資人的工作,后來又重新回到熟悉的招聘領域。
趙鵬做了將近7年的招聘工作,他認為,從“飯碗”的角度和興趣的角度來說,人才服務的領域還沒搞好。
2013年12月,趙鵬和幾名合伙人開始做“看準網”。“一個儲戶信用如何應該問銀行,一個銀行的服務水平如何應該問個人”,趙鵬說,企業了解個人的方法比較多,比如經過多輪面試。但個人對雇主來說相對弱勢,個人不太有機會宣傳自己,除非是網紅。“看準網”試圖在雇員和雇主之間建立起相對透明的、大家都能參與的方式,依靠大的數據量逐漸平衡掉個人的見解,幫助求職者打造“進對門”的平臺。
[page]
趙鵬說,最開始創業的時候,兄弟拉兄弟,他們組建了一個十多個人的團隊,但這之后,面臨著一個比較棘手的難題——招不到人。
這種情況觸發了趙鵬想要做一款招聘產品的渴望。于是2014年4月份,一個產品經理、一個設計師,三個工程師,在沒有專職團隊的情況下斷斷續續開發了3個月,7月13日,Boss直聘正式上線。
Boss直聘是一款讓求職者跳過投簡歷、面試、筆試等環節,讓能拍板的老板和“牛人”直接在線溝通,一對一交流,節省了招聘時間。
上線后,趙鵬的團隊通過微信朋友圈和發郵件的方式做推廣。功夫不負有心人,10月份,趙鵬的“看準網”通過Boss直聘招來了第一個人——一名設計師。趙鵬說,目前,他已經通過Boss直聘招了100多人。
信息審查是所有招聘平臺需要面臨的問題,Boss直聘在這方面也做出了很多努力。
趙鵬說,Boss直聘從誕生的第一天,沒人沒錢,就堅持人工審核,后來資金充裕后購進了設備,現在采用機器和人工審核雙管齊下的方式。理論上招聘方和求職方的權利和義務是對等的,但對Boss進行人工審核程序后,天秤略微向求職者傾斜。
趙鵬認為,求職者是個人,招聘者是組織,無論從金錢還是談判地位,組織都是占優勢的,所以在招聘過程中就把天秤略微向求職者一方做了傾斜。
[page]
他介紹,人工認證的工作量很大,Boss分兩種情況,一種是認證的,一種是不認證的。認證的Boss會得到優先推薦和更高的曝光率。如果公司信息不實,就會立即對公司進行封號處理。
趙鵬認為,Boss直聘改變了原本企業端地位高、求職方地位低的情況,職場牛人首次能夠在一個招聘平臺上平等地與企業對話。
具體到招聘行業,趙鵬認為目前招聘市場已經來到了MDD時代,即Mobile+Data+Direcruit。Mobile即移動,招聘從原本趴在電腦面前投簡歷、改簡歷變成了隨時隨地可能發生的行為,大幅增加了招聘產品的使用頻次和覆蓋用戶;
提到Boss直聘的商業模式,趙鵬并不著急,他更希望做好產品和服務,讓用戶自愿付費,“有一部分老板,因為我們幫他省時間了,給一些打賞,但這都是自愿的。”
趙鵬說,已經有大量的海外用戶開始越洋使用他們的產品,未來Boss直聘將嘗試開拓包括北美在內的國際市場,謹慎開啟商業化進程。
在趙鵬看來,商業化對于Boss直聘來說好比是面對著一只羊,“早期喝奶,后期吃肉,堅決不賣羊皮”,即早期用戶為時間付費,之后用戶為效果付費,但產品變現堅決不采用賣廣告的形式。而這只“羊”,就是數據。
趙鵬是一名在互聯網浪潮中披荊斬棘多年的“老兵”。查看趙鵬的簡歷會發現,這個70后很有故事。其畢業于北大,在團中央待了11年之后,放棄穩定工作投身商海。在大企業做過CEO,也做過投資人。2013年,他與小伙伴聯合創辦看準網。2014年7月推出互聯網垂直招聘。
招聘面試實戰訓練課程,旨在幫助學員掌握有效的心理測評工具;提煉招聘崗位的勝任要素;學會在面試中應用STAR行為面試技巧;針對招聘崗位的勝任要素進行行為問題的設計與提問;掌握最高效的評價技術進行集體式甄選。
試圖幫助求職者“進對門”
一身休閑裝,蓄著標志性的胡須,面對記者的提問,趙鵬邏輯嚴謹而又不失幽默。
趙鵬畢業于北京大學法律系,在團中央工作11年后,他“嗅到”互聯網的趨勢而投身商海。找工作的過程并不順利,趙鵬拿著簡歷到處參加招聘會,一路磕磕絆絆,最后機緣巧合地進入了智聯招聘。
任智聯招聘CEO期間,他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按他的話說,“帶領公司扭虧為盈”,然而一場風波結束了他的職業經理人生涯。之后他做了一段時間投資人的工作,后來又重新回到熟悉的招聘領域。
趙鵬做了將近7年的招聘工作,他認為,從“飯碗”的角度和興趣的角度來說,人才服務的領域還沒搞好。
2013年12月,趙鵬和幾名合伙人開始做“看準網”。“一個儲戶信用如何應該問銀行,一個銀行的服務水平如何應該問個人”,趙鵬說,企業了解個人的方法比較多,比如經過多輪面試。但個人對雇主來說相對弱勢,個人不太有機會宣傳自己,除非是網紅。“看準網”試圖在雇員和雇主之間建立起相對透明的、大家都能參與的方式,依靠大的數據量逐漸平衡掉個人的見解,幫助求職者打造“進對門”的平臺。
[page]
為了招人開發新招聘產品
趙鵬說,最開始創業的時候,兄弟拉兄弟,他們組建了一個十多個人的團隊,但這之后,面臨著一個比較棘手的難題——招不到人。
“一個干了多年招聘的團隊,自己都解決不了招人的問題。餓了怎么辦,自己下廚做飯。”趙鵬說。這種情況觸發了趙鵬想要做一款招聘產品的渴望。2014年4月份,一個產品經理、一個設計師,三個工程師,在沒有專職團隊的情況下斷斷續續開發了3個月,7月13日,Boss直聘正式上線。
Boss直聘是一款讓求職者跳過投簡歷、面試、筆試等環節,讓能拍板的老板和“牛人”直接在線溝通,一對一交流,節省了招聘時間。
上線后,趙鵬的團隊通過微信朋友圈和發郵件的方式做推廣。功夫不負有心人,10月份,趙鵬的“看準網”通過Boss直聘招來了第一個人——一名設計師。趙鵬說,目前,他已經通過Boss直聘招了100多人。
人工審核把好最后一道關信息審查是所有招聘平臺需要面臨的問題,Boss直聘在這方面也做出了很多努力。
趙鵬說,Boss直聘從誕生的第一天,沒人沒錢,就堅持人工審核,后來資金充裕后購進了設備,現在采用機器和人工審核雙管齊下的方式。理論上招聘方和求職方的權利和義務是對等的,但對Boss進行人工審核程序后,天秤略微向求職者傾斜。
趙鵬認為,求職者是個人,招聘者是組織,無論從金錢還是談判地位,組織都是占優勢的,所以在招聘過程中就把天秤略微向求職者一方做了傾斜。
[page]
他介紹,人工認證的工作量很大,Boss分兩種情況,一種是認證的,一種是不認證的。認證的Boss會得到優先推薦和更高的曝光率。如果公司信息不實,就會立即對公司進行封號處理。
趙鵬透露,Boss直聘App上線兩年,已經積累了900多萬用戶,其中注冊Boss總數達到117萬,D輪前創業公司覆蓋率達到60%以上。目前,Boss直聘已經完成公司的第5輪融資,但趙鵬未透露具體融資金額,“但夠用50個月”。
未來打算拓展國際市場
趙鵬認為,Boss直聘改變了原本企業端地位高、求職方地位低的情況,職場牛人首次能夠在一個招聘平臺上平等地與企業對話。
具體到招聘行業,趙鵬認為目前招聘市場已經來到了MDD時代,即Mobile+Data+Direcruit。Mobile即移動,招聘從原本趴在電腦面前投簡歷、改簡歷變成了隨時隨地可能發生的行為,大幅增加了招聘產品的使用頻次和覆蓋用戶;
Data即數據驅動,未來的招聘求職一定是基于收集雙方數據后的精準撮合,這不僅僅是簡單的簡歷數據挖掘,而是基于用戶產品使用行為進行的職位技能、公司發展階段與個人期望、匯報老板與個人等多維度的匹配;Direcruit即直聘,直聘模式消除了招聘求職中大量的冗余環節。
提到Boss直聘的商業模式,趙鵬并不著急,他更希望做好產品和服務,讓用戶自愿付費,“有一部分老板,因為我們幫他省時間了,給一些打賞,但這都是自愿的。”
趙鵬說,已經有大量的海外用戶開始越洋使用他們的產品,未來Boss直聘將嘗試開拓包括北美在內的國際市場,謹慎開啟商業化進程。
在趙鵬看來,商業化對于Boss直聘來說好比是面對著一只羊,“早期喝奶,后期吃肉,堅決不賣羊皮”,即早期用戶為時間付費,之后用戶為效果付費,但產品變現堅決不采用賣廣告的形式。而這只“羊”,就是數據。
2013年年底,公司順利地完成了A輪融資,想專心開發業務,想著下一輪融資時間可以寬裕些,現在想來,這是我犯的一個巨大的錯誤。由于時間晚了,導致B輪融資不順利。但在我一籌莫展的時候,和玉另類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管理合伙人曾玉領投了Boss直聘的B輪融資,公司才活過來。
最艱難的時刻,我沒有想過主動放棄,我有一種沒有道理的堅持,這是創業者要有的東西,創業做不成是大多數,做成了是極少數。從感性上來講,要咬住牙,從理性上來講,要承認這是一個概率游戲。感性的堅持,理性的心態,是比較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