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淘寶電商迅速發展的年代,幾乎所有的傳統零售實體店都經歷著嚴峻的考驗,而中國比較大的鞋履生產和零售商百麗也受到了沖擊。
百麗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發布的公司2016/2017財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今年6-8月,集團在內地凈減少了276家門店。也就是說,百麗平均每天關店3家。
百麗不再是中國鞋履市場的霸主
去年百麗國際的CEO盛百椒在一次公開場合中表示,公司高速發展的時代已經過去。
百麗集團主要業務一是鞋類業務,二是運動、服飾業務。第二財季期內,集團內地鞋類業務的同店銷售下降了10%。而這已經是該數據自2014/14財年四季度以來連續第11季出現下跌;運動、服飾業務同店銷售則維持穩定增長,增幅為6%。
[page]
百麗輝煌的過去
1993年百麗進軍內地零售市場,1998年開始陸續引入和收購思加圖(Staccato)、真美詩(Joy&Peace)、天美意(Teenmix)等品牌。如今,它在鞋類業務上一共有13個自主經營品牌和7個代理品牌,這讓它在設計、生產、物流、管理等方面形成規模效應。
百貨商場和購物中心興起也曾給百麗提供了機會。百麗將它手中的品牌盡可能地鋪滿了從各線城市的各個商場中,在門店擴張比較迅速的2011年,它的新開店速度達到了每天8家。
龐大的門店規模成就了百麗國際的市場地位。消費者走進一家百貨商場,可能看到有超過一半的鞋類專柜都是百麗旗下的品牌。那時候,百麗就贏在了對零售終端的控盤。
傳統零售商受電商沖擊
現在百麗鞋子賣不動的困境,折射的其實是嚴重依賴百貨渠道的品牌商們共同面臨的問題。
隨著消費著購物習慣的改變,百貨渠道的吸引力和客流量開始下降,電商渠道開始崛起,百麗失去了發展的核心優勢。
消費者對“快時尚”的追求讓用戶逐漸疏遠百麗這樣的鞋履“老牌”。百麗旗下品牌的鞋履單價多在300至800元之間,高于不少新興品牌。而年輕一代的購買者更傾向于買幾雙價格便宜、不同款式的鞋,并且迅速更新。
電商的影響還體現在價格信息更透明,比價更方便。于是現在的消費者買鞋也變得更精明了。百麗鞋子的性價比并不能讓消費者感到滿意。尤其是對于年輕消費者而言,百麗在性價比、個性化和追趕潮流方面遠不如一些快時尚品牌。
此外,一部分廠商開始轉型發展自有品牌。他們的自主品牌目前通過淘寶、京東等平臺銷售,擁有價格上的優勢,同時也分流走一部分購買人群。
[page]
百麗的轉型之路艱難
百麗國際CEO盛百椒數月前表示,集團考慮未來從傳統百貨的銷售模式轉型的可能,但他強調現在尚未確定轉型的方向。
盡管自有品牌競爭處于下風,但百麗卻能從耐克在中國市場的發展中受益——百麗是它在中國比較大經銷商。同時,百麗還是阿迪達斯、彪馬、Cat等運動和戶外用品品牌在中國市場的主要代理商。中國運動行業的持續增長,為百麗在該領域獲利提供了機遇。
但在電商上,百麗的動作卻顯得很遲疑。盛百椒曾表示,對于電商業務一直“沒想明白”。
目前,百麗的電商業務的銷售占比不大,比例低于4%,對整體銷售的幫助有限。但百麗表示,將在這方面投入更多資源。許多傳統的經銷商因為在電商的影響下紛紛關店倒閉,廠商要盈利必須在電商上多下功夫似乎成為一種共識。實際上,盲目關閉實體店,發展電商也不可取。比較重要的是商品的屬性是否適合電商,不過目前實體店,電商共同經營是一個相對不錯的模式。而百麗如果僅僅是想開拓電商而對產品自身沒有改進的話,想要盈利并不容易。
文章參考:界面、中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