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IKEA)是瑞典家具賣場。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宜家,作為一個家具大賣場,在中國很多地方都有分店。宜家在中國非常受到消費者的喜愛。那么宜家的由來是什么?
現年78歲的英格瓦·坎普拉德出生于一個經營農場的家庭里,很小就表現出經商的天賦。
1931年,5歲的坎普拉德看到莊園周圍人家的火柴用量很大,而且非常短缺,便靈機一動,求他的嬸嬸代他從集市花88歐爾買回了100盒。
坎普拉德懷抱著火柴,先蹦蹦跳跳地找到他的奶奶,向她推銷自己的商品。奶奶稱贊完坎普拉德頭腦機靈后,買下幾盒火柴。初次嘗到謀取商品利潤滋味的坎普拉德又滿懷信心地將火柴推銷給左鄰右舍。不到一天時間,他就把火柴全部賣了出去,從中賺了100歐爾。
看著到手的100歐爾,坎普拉德異常興奮,這種興奮促使著他樂此不疲,先后推銷過圣誕卡和墻帷,還騎著自行車滿鎮子穿梭,兜售新抓到的魚。
出生于商人家庭的坎普拉德骨子里顯然有經商的“基因”。他說,從年幼時開始,他就有著強烈的掙錢愿望,打定主意今后要做個商人。
而他的這個愿望之所以能夠實現,還與家人對待他的行為方式分不開。
自從那次買過火柴之后,奶奶便成為他忠實的顧客。不論需要與否,她都會從孫子的手中買下各類小商品,盡管數量不多,但總是給了小坎普拉德繼續經銷的勇氣。
在10歲那年,坎普拉德向父親借了90克郎。這在當時可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但父親還是坦然將錢交給兒子,他相信坎普拉德的經營能力。結果,他沒有辜負父親的厚望。
1943年春天,坎普拉德決定在去哥德堡商學院上學前創辦自己的公司,而由于只有17歲,申辦公司必須首先得到監護人的許可。于是,他求助于叔叔。
叔叔沒有認為他的舉止可笑,沒有嘲笑他癡心妄想,而是停下手中的活計,將坎普拉德引進家中的廚房,先給他倒上一杯咖啡,然后坐在桌子旁說:“孩子,你仔細講一講,你究竟想辦個什么樣的公司。”當坎普拉德將心中的計劃全部講一遍后,叔叔沉思了一會,同意了他的請求。
這個公司就是后來大名鼎鼎的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