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交通大學品牌隸屬于上海交通大學,法人代表是林校長,發源地在上海市,創立于1896年,主營行業休閑娛樂、生活服務、名校、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始于1896年南洋公學,“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涵蓋理/工/醫/經/管/文/法等學科門類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是我國歷史悠久、享譽海內外的高等學府之一,是教育部直屬并與上海市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經過121年的不懈努力,上海交通大學已經成為一所“綜合性、研究型、國際化”的大學。 ? ? ? ? ? ?
十九世紀末,甲午戰敗,民族危難。中國近代實業家、教育家盛宣懷和一批有識之士秉持“自強首在儲才,儲才必先興學”的信念,于1896年在上海創辦了交通大學的前身——南洋公學。建校伊始,學校即堅持“求實學,務實業”的宗旨,精勤進取,篤行不倦,被譽為“東方MIT”。抗戰時期,廣大師生歷盡艱難,移轉租界,內遷重慶,堅持辦學,不少學生投筆從戎,浴血沙場。解放前夕,廣大師生積極投身民主革命,學校被譽為“民主堡壘”。 ? ? ? ? ? ?
新中國成立初期,為配合國家經濟建設的需要,學校調整出相當一部分優勢專業、師資設備,支持國內兄弟院校的發展。五十年代中期,學校又響應國家建設大西北的號召,根據國務院決定,部分遷往西安,分為交通大學上海部分和西安部分。1959年3月兩部分同時被列為全國重點大學,7月經國務院批準分別獨立建制,交通大學上海部分啟用“上海交通大學”校名。歷經西遷、兩地辦學、獨立辦學等變遷,為構建新中國的高等教育體系,促進社會主義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六七十年代,學校先后歸屬國防科工委和六機部領導,積極投身國防人才培養和國防科研,為“兩彈一星”和國防現代化做出了巨大貢獻。 ? 改革開放以來,學校以“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大膽推進改革:組成教授代表團訪問美國,實行校內管理體制改革,接受海外友人巨資捐贈等,有力地推動了學校的教學科研改革。在國家和上海市的大力支持下,學校以學科建設為龍頭,先后恢復和興建了理科、管理學科、生命學科、法學和人文學科等。1999年,上海農學院并入;2005年,與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強強合并。至此,學校完成了綜合性大學的學科布局。近年來,通過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的建設,學校高層次人才日漸匯聚,科研實力提升,實現了向研究型大學的轉變。與此同時,學校通過與美國密西根大學等大學的合作辦學,實施國際化戰略取得重要突破。1985年開始閔行校區建設,歷經30多年,已基本建設成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的現代化大學校園,并已完成了辦學重心向閔行校區的轉移。學校現有徐匯、閔行、黃浦、長寧、七寶、浦東等校區,總占地面積300余萬平方米。通過一系列的改革和建設,學校的各項辦學指標大幅度上升,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整體實力顯著增強。?
學校現有本科專業64個,涵蓋經濟學、法學、文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和藝術等九個學科門類;新世紀以來獲47項高等教育國家教學成果獎(其中31項獨立完成);擁有國家實驗教學示范中心6個,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范中心3個,上海市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0個;有國家教學團隊8個,上海市教學團隊15個;有國家教學名師8人,上海市教學名師36人;有國家精品課程46門,國家視頻公開課13門,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23門,上海市精品課程162門;有國家雙語示范課程7門,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語課程14門。學校榮獲國家“雙創示范基地”,成立學生創新中心。 ? ? ?
學校現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8個,覆蓋經濟學、法學、文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等8個學科門類;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56個,覆蓋12個學科門類;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3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3個;35個博士后流動站;1個國家實驗室(籌),1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8個國家重點(級)實驗室,1個國家科研機構,5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2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研發中心,1個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3個國家協同創新中心,1個國際聯合實驗室,15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5個衛生部重點實驗室,1個農業部重點實驗室,31個上海市重點實驗室,5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個上海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上海市功能型平臺,1個國家社科基金決策咨詢點,5個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創新研究基地,3個上海市高校智庫,4個上海市人民政府決策咨詢研究基地(專家工作室),2個上海市軟科學基地,1個教育部高等學校軟科學研究基地,3個世界衛生組織合作中心,1個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和1個國家大學科技園。目前,正在建設面向世界基礎科學前沿和國家戰略需求的研究機構,如李政道研究所、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中國質量發展研究院等。? ? ??? ? ??
上海交通大學深厚的文化底蘊,悠久的辦學傳統,奮發圖強的發展歷程,特別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巨大成就,為國內外所矚目。這所英才輩出的百年學府正乘風揚帆,以傳承文明、探求真理為使命,以振興中華、造福人類為己任,向著“綜合性、研究型、國際化”的世界大學目標奮進!








